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发布的专业预警显示,动画、法学等专业登上了高失业风险的“红牌榜”。
报告发布的专业预警将专业分为红牌专业、黄牌专业和绿牌专业。其中,红牌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等被纳入其中。
而和动画专业被亮红灯对应的却是我国动画市场近几年来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国产动画时长从2.2万分钟飙升到了22万分钟,2011年动漫产业产值已达600亿元,四年间创造了58.25%的平均增速。
但是除了一部“喜洋洋与灰太狼”,国内动画却鲜有成功之作。
6月14日举办的上海电视节专业论坛“中国动画的市场发展之路”上爆出这样的疑问,国内动画的制作水平并不低,甚至很多动画人爱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请看我做的‘毛发’是不是和《功夫熊猫》一样精致”,但这些技术水准不低的作品要得到和《功夫熊猫》一样的市场反响,却为什么仍是天方夜谭。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李海玲老师认为,主要是国内动画市场专业制片人以及优秀导演的缺失,传导至精品缺乏,而大量具有才华的毕业生入行之后只能去做简单的复制粘贴动作,并且收入偏低,因此就业意愿和满意度比较低。
北京学院最近正在举行动画学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展”,然而,电影学院一位长期辅导学生从事二维动画的的李姓老师指着这些作品叹息,他们却很难在市场上找到一份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而由于动画获利主要依靠发行以及衍生品,“国内发行除了市场做得特别好的,其余就是政府扶持的作品”,李老师表示学生的创业环境也非常艰难,衍生品市场充斥大量仿品,整个动画产业的盈利模式没有建立,自然学生也无法在一个非正常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合适的工作。
而前景不看好,对于动画专业未来的招生以及学生的培养,将成恶性循环。